- 产品名称:想当书籍设计师却不懂印刷知识?吴勇喊你进来补课 直播回顾
时间: 2024-04-09 17:55:08 | 作者: 产品展示
- 详细介绍
「LIVE!制书实话」第二期增设了全新主题“制书技录”,邀请到了第一期出镜的著名书籍设计师吴勇作为返场嘉宾,与雅昌制书工艺实战专家刘万华一起,畅谈设计与印刷工艺,和我们分享他们丰富而有趣的造书经验。
这场超过三个小时的直播,用吴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内容铺天盖地”——吴老师不仅展现了他熬夜爆肝制作的ppt,更带来了自己收藏的珍贵书籍;刘老师也精心准备了印刷工艺中使用到的器具,干货多到简直溢出屏幕。两位老师清晰细致的讲解+职场金句,让大家收获满满,大呼二刷三刷安排起!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直播技术由PRphoto倾力呈现,视听极佳;被许多网友夸赞的直播现场位于雅昌艺术中心(北京),大家有空就来找小雅君玩儿呀!
由于直播时间是星期一下午,许多朋友昨天因为工作或学习而错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就能看到精彩的直播回放啦!
直播一开始,吴老师先是介绍了书籍由手工制作转向工业化生产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人物的存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他唤醒了欧美在书籍印制上的革命,也启迪了姗姗来迟的亚洲各国。
当工业时代刚拉开帷幕时,人们一味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品质。1888年,为对抗工业革命批量生产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趋势,莫里斯组织和领导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当时他发现工业化下的印刷和装订水准十分低劣,便干脆创办了自己的出版社“凯尔姆斯科特”,与志同道合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出版美的书籍。
由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耗时四年制作的《乔叟作品集》,是19世纪末书籍设计与印刷装订的典范。
也就是在从这一时期开始,书籍的量化生产脱离了手工作坊,装帧成为样式化的定制服务。“造书是工程,众人来构建。”吴老师分享了他收藏的1904年出版的《瑞典装帧年鉴》、1931年的《恶之花》、上世纪20年代的《五才子水浒》等多本精美书籍,带领大家感受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设计风格与装帧工艺。
书籍印刷的工艺是有定式的,就好比盖楼也得先有一个标准,而设计就是在工艺划定的空间里发挥创意。刘老师由此为大家科普了书籍印制的基本知识,比如书籍分中式、西式两类,西式又分平装、精装,平装又分骑马钉和胶装;精装又分圆脊和方脊……干货太多,大家看回放时一定要准备好笔记本呀!
不同于过去的装帧概念,如今的书籍设计有了更多的系统观念、社会观念和协作观念。“打造一本书,需要集体智慧”——吴老师由此举例自己是如何借工艺来表达设计创意,并由刘老师来补充介绍印刷工艺知识。
这本书的封面采用了较为普通的珠光纸,却呈现出亲切和不同寻常的质感,赋予人物温暖的光环;版式上采用了国旗的红黄两色进行图版信息导读,使这类没有过多设计空间的“红色”书籍也颇具形式感。
这本是用“折手”来切分、编辑,可分时阅读的800p“大部头”。采用热熔胶手写书名,书中重要的篇章采用了的套装异型折手设计,以作凸显。全书以图录形式按印张分区域,读者先阅读说明文字及图标,然后再欣赏图版,仿佛解说员在给逐件讲解,是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
这是吴老师与著名建筑事务所“都市实践”合作的一本书,把建筑的空间感置入书籍。书中的孔采用模切冲压,为何会呈现出打斜的状态,是因为原来的书本采用了骑马钉。一般骑马钉只适合32-64P的书籍,但吴老师反其道而行之,把这本近千页的书也用骑马钉形式进行车线装订,由于书页厚度增加,中间悬空的孔被拉伸,自然有了打斜的效果,强化了“介入”这一书名。
当设计师能够让书籍进入流水线进行量化生产时,必然是懂得了一定的印刷技术,但这并不代表设计师可以因此“炫技”——吴老师认为印刷技术给设计师带来的好处,就是增加了用多种“语言”表达的可能性,让书籍与人能更深入地交流。
比如书籍所采用的的纸张质感、色彩、厚薄等,就是一种感官语言,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师的前身就是工匠,就是说,你本身跟物的关系其实是很近的,那么现在我们更不应该远离物,而要用思维去把玩它。”
设计师能够正常的使用许多技术方法去丰富书籍的整体感观,但这并非是说,使用昂贵的或刁钻的技术,就能把书做好。如何智慧地驾驭技术,在吴老师看来,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设计。
这是吴老师与时尚摄影师以及纸行共同合作的一本工具书,书中采用大量别致的印刷工艺来展示服装创意,例如UV、横切、植绒、烫金等等,将工艺与内容创意融合得天衣无缝。
希腊画家盖瑞斯 · 纳瑞斯作品集,吴老师根据画家的性格,设计了这本造价昂贵,但外观看起来朴实温暖的书籍。书本采用了外书、内书的架构,其中外书由薄纸和厚纸无序相间而成,加上渐变的书口,宛若一层温柔的海浪包裹着书籍。书中作品部分的排版结合印刷工艺传递出一种“出世”的感觉,而在描述画家家庭的部分里,吴老师在版面上使用了明艳的黄色,营造温暖的“入世”之感。
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往往会受到题材或预算的限制,但这种限制并非是种坏事。“若无法正确地运用自由,自由反而会变成负担。”对吴老师来说,在给定的条件下去设计书籍,反而能够激发人动脑筋处理问题,发挥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区别于功能性,如果对于一件物品,大家都只注重使用它,而不懂得欣赏它,“那我想我们可能缺失了很多东西。”吴老师之所以多次提到“书美美书”,就希望人们对美有多元化的看法。如果社会只推崇一种美,人们就会失去创造性,“被一种‘标准美’或‘定式美’奴役了。”
吴老师很欣赏审美系统自成一格、品味多样的年轻人,以及美学观非常深邃的老一辈。他认为美不但可以拿来欣赏,还可以创造世界上本没有的东西。比如乔布斯设计的苹果电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乔布斯以他的审美影响世界,宣告美的创造性是如此重要。
吴老师通过你自己对书籍作者收藏的古希腊钱币的印象,采用了一种手工纸其多孔的纸张纤维,托裱在金纸上,营造出一种出土钱币的意象;书封上的褶皱则代表年轮。上书口更是采用了“爬坡”的方法,把希腊文书名隐藏在坡状的书口上,仿佛让读者去寻宝。
这是吴老师指导其学生欧武的书籍设计作品,书本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多种称谓,欧武在排版、插画、用纸和特殊打印上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
以上就是吴老师和刘老师的直播分享啦,节目最后,两位老师还一起解答了网友的提问,这样一些问题既包括非常专业的印刷工艺难题,也包括作为设计师的职业道路上的疑惑。期间吴老师金句频出,随手摘出几句,都颇引人深思:
“新进职场的设计师,想要在工作中拿到话语权,法宝就是在面对问题时提出解决之道”;“从事书籍设计就是要实践,各种工艺都要打样实验,才能训练出一种敏感度”;“细心是设计师的职业素养”;“想做出极致的作品,你的手段也必须很极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 名家书画印刷制品造假法辨识
下一篇: 扬州新增6家“江苏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