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名称:艾立起:“爬格子”那些事
时间: 2023-09-10 05:13:27 | 作者: 复印纸
- 详细介绍
1976年12月,即入伍当年的年末,我就被团政治处抽调去,在新闻报道组边学习,边实践。同其他“学徒”相同,初到政治机关搞宣扬报道,对新闻常识一窍不通,在那里充其量不过是为新闻干事当“抄文公”——人家写好后,帮人复写。那时,一次复写五六份,6张稿纸夹上5张复写纸,足有1毫米厚。誊写时要“力透纸背”,有必要使出吃奶的劲。虽然如此,最终一份仍是笔迹模糊不清。并且常常因为一个错别字就得完全返工。一般一篇稿子抄下来,腰酸背痛,手指发木,眼睛发花。这段前史,真叫人不堪回首。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三年后,我也“荣升”为一名新闻干事。虽然那时团机关增加了“现代化”办公用品——铅字打字机。但这是团司(司令部)政(政治处)后(后勤处)机关近二十个股(室)、七八十名干部的共用设备,大伙儿全指着它。打字机周围待处理的资料堆得一尺多高,打字员“劈哩啪啦”地忙个不断,每天只能打一两份资料。我们的新闻稿在这里底子排不上号。记住有一次,军里的新闻干事在我团采访后写了一篇稿子,吩咐必须当天打印出来,晚上去北京,送到《报》报社。虽然经团里主管宣扬的副政委签字“急打”,但打字员便是不买账。在我束手无策之际,宣扬股长出头突围说:“你买火车票去吧,打印的事我来处理。”公然,我把车票买回来时,稿子现已打印好了。本来,股长知道打字员不久要探家,便特意将全团仅有一部新款120海鸥照相机和一个胶卷送上门去。打字员心花怒放,问题便方便的解决了。但这种状况毕竟是特例,手抄资料(稿件)仍然是机关干部的“家常饭”。
到人武体系作业后,因为机关人员少,资料少,作业的伸缩性比野战部队大,因此资料写成后,根本不必手抄了。1994年,机关置办了一台“四通”打字机,出于猎奇自己也开端进入“高科技”。在打字员的耐性指导下,跟着我的双手敲击键盘,一个个奇特的汉字“跃”然纸上,并且还可以精确的经过需求调整字号、改换字体。其时,一种“文奴”翻身得解放之感情不自禁。一时间,写稿打字几乎成了一种张扬,一种享用。
近年来,随只能手机的遍及,我又学会了在手机上写稿。现在,每当到新闻单位送稿时,一些年轻人看到我这年近花甲的老头儿居然会用“五笔字型”输入法打字,连连称奇。
新闻稿写就后,还面对怎么往外发的问题。走运的是,随年代的开展,不只“爬格子”的问题处理了,就连发稿子的方法也发生了深入革新。曩昔是靠信函邮递,后来呈现了传真,再后来呈现了人们延用至今的网上投稿,经过电子邮箱,你的稿件天南地北任奔驰。现在,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法,又为我们供给了新的投稿、发稿的渠道。对外发稿越是方便快捷高效,“爬格子”者的热心越高,劲头越足,期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