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三)
  • 产品名称:吴辉:外汇局比文盲还要文盲(三)
  • 时间: 2023-11-04 13:58:49 |   作者: 产品展示

  • 详细介绍

  答: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外汇存底达到31974.91亿美元。外汇存底的增长,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我们不追求大规模的外汇存底,也不追求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存底算是合理水平,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经济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持充足的外汇存底对于确保国际清偿能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科学发展的主线,将贯穿经济社会所有的领域。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减缓外汇资金流入压力,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顺差是别人白用我们的东西。当别人可以白用我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是上当了,怎么能说是客观结果呢?

  这个洋钱还不能说是“能买到东西”,光说不够,还要真正能买,真正能买还不够,还要真买回来。真买回来还不够,还要能卖出去,能用得上。只有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洋钱的购买力才能算是得到验证和实现。而这个最严厉的检验过程,只有承担损益责任的进口商,才能实现。

  出口得到的洋钱,未能实现进口,未能通过进口商验证并实现其购买力,所以才有出口大于进口,才有顺差的出现。

  验证并实现洋钱的购买力,是国家起码的金融防护。我们的央行自毁长城,不通过进口商验证美元购买力,就直接予以兑换。这就是顺差的根源!

  不验证洋钱购买力就直接兑换,这个天大的漏洞,让美国印钞机长驱直入,在中国任意印刷钞票,掳走财富。然后我们还把美国人印钞的抵押物,也就是外汇存底,送到美国去投资,“货也没了,钱也没了”,相当于给美国人在中国白白印刷钞票。

  请问,如果中国可以用人民币抵押,去俄罗斯任意印刷卢布,然后我们还可以从俄罗斯央行,把印刷卢布抵押的人民币拿回中国,结果会是如何?

  结果就是中国能随意拿走俄罗斯的货物,能随意拿走日本的货物,造成俄罗斯日本的双顺差。

  如果说“双顺差是客观结果”,那也只能说,央行外汇局一群煮饭的门外汉,是客观结果。

  外汇局说,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存底算是合理水平,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话不错。因为“外汇存底”就是白给货物,就是资源流失。请问,一个国家的资源流失,多少才是合理的水平?当然,国际和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问12、有观点认为,外汇存底持续增加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对此,有何评论?

  答: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同时,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也推高了价格水平。外汇存底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但应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来进行对冲操作,回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存底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

  只要人民币的发行总量不变,不管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如何上涨,不管全球通胀预期如何明显上升,不管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如何加大,这些都只会引起国内商品的价值的结构性调整,而整体价格水平必定维持不变。100个男人100个老婆,有的男人娶了好几个老婆,就必定有男人打光棍,平均下来还是一个男人一个老婆。

  “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也推高了价格水平”——这个投资的钱,哪里来的?还不是热钱换来的?储备3.2万亿美元,给美国人的代理人发放了20万亿人民币,所以这些人才有大把的钱,搞投资,才会以高价格抢购我们的能源、资源、劳动力和土地。

  “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市场投放量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增长,但应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来进行对冲操作,回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美国代理人拿到了20万亿人民币,这都是亲票子,他爱怎么花怎么花,你怎么去回收?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隔靴搔痒,仅仅是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恰恰是限制了国内居民的流动性,让国内居民的存款不买东西,让外国人的钱放肆买东西,这恰恰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存底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根本原因”——请问煮饭的师傅,那你说根本原因是什么?能不能说透一点,让人明白?

  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显然,通货膨胀的总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央行印钞。

  外汇储备增长就是给美国印钞。美国人印钞向央行所抵押的美元,已经流会美国,变成可以每时每刻宣布不还的“美国国债”。这等于是给美国人白白印钞!

  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前后,中国的居民储蓄5万亿,外汇存底大约是1800亿美元左右,换成1.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给美国代理人印刷的人民币,占居民储蓄的30%。

  2004年,居民储蓄7万亿,外汇存底4000亿,换成3万亿人民币,也就是给美国代理人印刷的人民币,占居民储蓄的40%。

  2007年,居民储蓄暴涨到20万亿,外汇存底也暴涨到1.3万亿,换成人民币10万亿。中国居民手中的钱,有一半是美国人发行的。

  2011年,外汇存底达到3.2万亿,给美国人印刷了20万亿。美国人手中的人民币,超过了中国自己所拥有的人民币。

  在这些数字面前,央行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存底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根本原因”?

  印票子是大罪,白印票子,还给外国人白印票子,这是亘古未有的旷世丑闻。持续的通货膨胀已经在老百姓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这种不满,不会因为央行的一句搪塞而消失。报应会来,或迟或早,一定会来。

  问13、有观点认为,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了外汇存底的持续增加。请问,我国是否仍在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

  答:目前,所谓强制结售汇制度,在我国已是一个历史概念。企业出口等所获得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能够准确的通过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外汇短缺时代的产物,建立于1994年。当时要求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除国家允许开立外汇账户予以保留的外,均应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此后外汇局不断放宽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条件,提高账户限额。2002年,开户条件限制取消,凡有外贸经营权或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均可经外汇局批准后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2006年,外汇账户开户无需事前审批。2007年,企业可依据自己经营需要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能自行保留或者卖给银行。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因此,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存底持续增加与所谓的“强制结售汇”无关。

  在外汇短缺的时代,外汇黑市的存在,使得外汇的购买力能够获得黑市的认证。黑市外汇的流向,只有一个,就是民间进口商(包括可能的走私者)。

  黑市的外汇价格,比央行收购价格要贵,所以央行才实施“强制结汇”,出口商拿了外汇,只能卖给央行,不能卖给进口商。

  央行的强制结汇,让出口商获利减少,但是从央行拿到低价外汇的进口商却因此获利。

  其实外汇黑市一开始就不应该打击。中国一开始就应该依赖外汇黑市,把进出口自动反馈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起来。美元购买力下降,其汇率在黑市会立即下跌。

  强制结汇了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短期之内好像拿到了低价外汇,但是进出口互动的市场汇率,却因此无法形成。

  这个制度沿袭下来,就形成了“央行汇率”替代“黑市汇率”的局面。但是央行对汇率的敏感性,天生比黑市要差。最后的结果,是央行储备3.2万亿美元,丢掉了8000万个集装箱,换回1200吨废纸,整个国家做了冤大头。

  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的强制结汇,“央行汇率”的美元价格比黑市要低,央行动用行政力量,强买强卖,强制结汇,剥夺出口商的利益。

  这个事情的变局在于,央行在美国人的操纵和哄骗之下,搞了几次卖国的大贬值。1985,人民币汇率从2贬值到3.6;1990,从3.6贬值到5;1994年,从5贬值到8.4。

  同样的一件美国商品,1985年突然上涨80%,1990年又突然上涨60%,1995年又突然上涨70%,这每一次上涨,都构成对进口商的大规模宰杀。

  没有人需要美元了,没有人用美元进口了!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强制结汇”,就变成了“被强制结汇”。

  出口商品得到美元,买不到东西,那么卖给央行。这时候,央行所出的美元价格,已经比黑市要高得多。央行已经吃亏了,原来的“强制结汇”变成了“被强制结汇”。

  正是这种“被强制结汇”,导致了出口所得美元,无需通过进口商认证,导致了免费的出口,以及持续的免费出口。也同时导致了央行外汇存底的持续积累。

  但是,央行为啥不提及,从“强制结汇”到“被强制结汇”这个转折过程中,央行曾经三次主动大规模对美元贬值?一次80%,一次60%,一次70%,都是突然宣布的,没有来头的贬值。这三次贬值导致了从“强制结汇”到“被强制结汇”的逆转,导致了央行主导汇率下(美元被高估,无法消化)外汇存底的大规模积累,以及国家资源的大规模流失!

  这三次贬值的决策细节应该公布。这三次贬值应该对后来国家资源流失的局面,承担关键责任。

  再回到外汇存底增加的问题,显然,要阻止局面的恶化,那么央行应该退出“被强制结汇”,不再入市接受美元。只要央行不再印钞以高价兑换美元,而是把美元的认证和买卖交还给民间,那么外汇存底增加的局面立马可以扭转。

  问14、外汇存底经营管理的具体信息为什么不能对社会公众披露?外汇局是否有逐渐增强这方面透明度的打算?

  答:我国外汇存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通用数据公布标准(GDDS)进行信息公开披露,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做法相同。作为负责任的专业投资者,外汇存底经营管理的信息及时地按相应的渠道向国际金融组织、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等对象披露,符合国内外通行做法。

  由于规模大,市场影响力较强,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对我国外汇存底、投资经营的动向一直重视,希望藉此发现和捕捉获利机会。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在博弈,每一方都希望尽量多地获知对手的信息,尽量少地暴露自己。为维护我外汇存底的安全和利益,在信息公开披露方面应持严肃谨慎的态度,积极稳妥地慢慢地提高透明度。

  近年来,跟着社会对外汇存底经营管理的关注,我们积极做好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开披露,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专家座谈会、外汇局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外汇存底经营管理基本情况,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我们还将继续做好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欢迎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

  谁要去经营外汇,可根据外汇局自己说的游戏规则,叫“有偿使用”,自己先掏钱出来,向外汇局购买美元,然后你用你这个买到的美元,爱投资,爱买美国国债,爱赚爱亏,都由你去,那是你的自由。

  你自己没掏钱,你还去“经营外汇”,断然不可。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在2005年的专著《资本人格化》一书中,就已经阐述,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一定要承担资本责任,自己掏钱,就没有猫腻。

  既然外汇局不能“经营”,那也就谈不上“增加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请大家别再误导了。任何对外汇存底的“经营”都是对国家的犯罪。管理外储的正确态度只有一个,我已经说过,再重复一遍,就是“死抠外储进口资源”。

  问15、外汇局仅几百人的外汇存底管理团队,是不是真的存在人均管理资产规模过大的问题?怎么来控制储备经营风险?

  答:人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外汇局始终格外的重视外汇存底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吸收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以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已形成了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符合常理,专业工作和管理工作匹配的经营管理团队,构建起了完整的、覆盖全球的储备经营平台,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实现了外汇存底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目标。今后,针对不同投资产品对人员的要求,还将有序调整外汇存底人员的结构和规模,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经营的需要。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控制储备经营风险,一是要在坚持 “安全、流动、增值”经营原则的前提下,继续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并依据市场情况做持续优化。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资产、期限和产品分布的结构和比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是继续完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系,保证各项投资决策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水平。四是逐渐完备经营基础平台建设,持续拓展和完善全球化经营渠道。

  安全、流动、增值,这个前面已经说过,是车轱辘线、当前,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外汇资金大量净流入,外汇存底持续较快增长,投资经营难度加大。对此,有何统筹应对之策?

  答:应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发力。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下,实施“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一揽子应对政策措施刻不容缓。扩内需,就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调结构,就是要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减顺差,就是要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充分的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促平衡,就是要在均衡管理的框架下,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化手段,加强资本流入管理,开拓资本流出渠道,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统筹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外汇存底较快增长的问题,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的要求,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中国40%的GDP被用来出口,为美国服务。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完全被美国所控制。

  怎么“扩内需”?美国人印钞,我们赚钱,我们赚的钱都被通胀所抵消,怎么“扩内需”?

  怎么“减顺差”?央行现在还在为出口商持续兑换美元,无视这些美元的进口能力,这等于是刻意制造顺差。还不够,还要把顺差所得的美元继续购买美国国债,2011年4月以来,连续3个月增持206亿美元美国国债。所以央行不仅制造顺差,还制造“钱货两空”的顺差!外汇局一边口里喊着“减顺差”,一边在行动上制造顺差,并且还把顺差所得的钱败掉。这如何解释?

  怎么“促平衡”?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自由“投资”,相当于是把赚到的钱直接丢掉,这样国际收支就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