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开化纸(下)丨开化纸上有“乾坤”
  • 产品名称:揭秘开化纸(下)丨开化纸上有“乾坤”
  • 时间: 2023-09-04 16:46:24 |   作者: 复印纸

  • 详细介绍

  近日,随着2023年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的全新亮相,其正文书写专用纸——开化纸“闯入”大众视野,“好羡慕”“回归中华文化,值得点赞”“往届生能不能‘以旧换新’”……相关讨论声此起彼伏,微博相关线万。

  “这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录取通知书,它承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与复旦先进科技,并诠释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在复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特别制作的主题视频《一纸千年,复旦新生》中,校长金力如是介绍。

  开化纸,被誉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华造纸的精粹。据史料记载,开化纸因产于开化而得名,又称“藤纸”“桃花纸”。它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纸张薄如蝉翼却坚韧挺括,不会轻易破碎。因其耐老化、寿命长、细腻洁白、帘纹不显、温软柔润而风靡朝野,是明清最名贵的宫廷书籍用纸。

  根据现有资料不完全统计,清朝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抄写、刻印、留存至今的善本书有乾隆年间手抄正本《四库全书》(北四阁)、扬州诗局刻印的《全唐诗》等。清代同治年间后,盛极一时的开化纸因战乱影响,加之造纸核心原料枯竭、机器制纸的冲击等,造纸技艺逐渐没落中断。

  在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主任黄宏健看来,今年复旦大学将开化纸作为新版录取通知书正文书写载体,与多年来开化纸和复旦大学的深厚渊源密不可分。“开化纸技艺的恢复,离不开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支持。”黄宏健说。

  原来,早在2016年,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就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荣休校长杨玉良任高级顾问,随后设立开化纸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团队合作开展开化纸传统工艺恢复项目研究。

  复旦大学团队的加入,为开化纸的恢复注入了科技力量。近年来,在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古典文献、文博等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和支持下,开化成功研制了1.6克/平方米的超薄修复纸,其纸性已与古代开化纸高度接近,纸张模拟老化试验数据达到2825年,国家图书馆曾专门采购“复活”的开化纸用于国家古籍的修复保护。

  选定纸样后,只花了一个多月,黄宏健便赶工制出600余张开化纸。这些开化纸将被制成3000余份录取通知书送往2023级复旦新生手中。

  从“门外汉”到如今的开化纸技艺传承人,黄宏健的制作开化纸之路,已经走了12年。2011年,出于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黄宏健萌发了要恢复开化纸造纸技艺的想法。“每天的工作就是采集各种造纸原料,然后一遍遍试验。刚起步的时候,困难比较多。”黄宏健说,没有原料,不知工艺,全靠自己摸索,他曾一度陷入窘境。2013年,开化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开化纸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成立开化县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在县里的支持下,黄宏健多了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并与复旦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

  在黄宏健的摸索中,开化纸的复兴进入了实验室阶段。为了更好地将传统工艺模棱两可的表述转化为实验室的准确数据,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开始自学《植物纤维化学》等,系统学习造纸原理,并专门去读了专科提升自己。

  “我越了解开化纸,越发现它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越是无法停止探索。”黄宏健说。

  近年来,在典籍用纸的基础上,黄宏健相继开发出古籍修复用纸、版画用纸、书画用纸多种品类,大范围的应用于系列文创作品,并在国际舞台亮相。2019年5月,开化纸印制的雕版凹印作品《帆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邮展上展出,实现中国造纸在国际邮展上的零突破。

  开化纸“复活”的背后,寄托着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振兴梦。2017年,在开化纸制作流程与工艺及开化纸本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杨玉良院士曾说,“对开化纸的恢复,是对中国文化的坚持和守望。”国家图书馆曾召开开化纸专题研讨会,表示将全力支持开化纸立志做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纸,这对中华文明传承和民族文化自信有着深远意义。

  “这次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带来的热度,提高了开化纸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对我们今后的品牌推广和文创设计来说意义深远。”黄宏健说。

  如今,开化纸技艺已确定进入产业化探索阶段。在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的支持下,以做中国最好的传统手工纸为目标,开化纸用传统工艺融合科学技术创新,在产业化生产迈出了一大步,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半机械化生产设备投入试运行,用科技模仿人工打浆、洗浆、滤浆、除杂等工序,极大提高了传统手工造纸的效率和质量品控。此外,在开化,开化纸核心原料荛花的培育和规模化种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在位于村头镇的15亩荛花种植基地内,荛花种植第一年度成活率达到75%。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难题正在一个个突破,相信以后开化纸发展会慢慢的好。”黄宏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