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一半手机玻璃产自他家
  • 产品名称:全世界一半手机玻璃产自他家
  • 时间: 2023-11-10 22:48:15 |   作者: 复印纸

  • 详细介绍

  北京时间01月23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蓝思科技2017年预计净利20.46亿元到23.47亿元,在应用新材料、打造新工艺、拓展新业务的道路上走得日益稳健。

  星沙时报全媒体讯(记者 蒋云侠)新年伊始,蓝思科技长沙榔梨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厂房里数十条生产线高速运转着,平磨、精雕、异形、丝印流水作业,有条不紊。大批特殊玻璃运进来,在此被切割、抛光、上色,最后变成苹果、三星等品牌的手机玻璃。

  企业订单源源不断,给2018年发展开了一个好头。近日,蓝思科技2017年“成绩单”也得以披露:2017年预计净利20.46亿元到23.4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0%-95%,公司协同开发的多款新产品实现量产,占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大幅度的提高,在应用新材料、打造新工艺、拓展新业务的道路上走得日益稳健。

  2017年9月份,苹果公司发布了新品智能手机iPhoneX,其玻璃防护面板采用了7层染色和全新的丝印、镀膜工艺,被苹果称为“迄今最坚固耐用的玻璃面板”。提供这种工艺技术的,正是蓝思科技。

  事实上,蓝思科技确实是吃着“苹果”长大的,它是苹果盖板玻璃屏幕主要供应商之一。而关于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世界上每两片手机玻璃,就有一片在蓝思科技生产,一旦这里停摆,全球一半的手机都要断货。”

  这话经得起数据的推敲。记者从蓝思科技了解到,近年来,蓝思科技手机视窗防护屏年出货量保持在4亿片左右,位居行业第一阵营。其客户群体包括三星、LG、亚马逊、微软、诺基亚、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等全球近半中高端手机品牌。

  作为2.5D、3D玻璃双巨头之一,蓝思科技不仅在玻璃盖板出货量上位居第一阵营,而且在加工流程中拥有大量先进工艺与设备,高额投入保证客户新品能快速研发与量产,从而助推公司业绩迅速增加。据介绍,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出售的收益5%,新产品实现的销售额占到90%以上。

  随着5G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对介电损耗、信号接收以及与无线技术配合提出了更高需求,电损低、硬度高、信号接收能力超强的陶瓷材料迎来巨大商机。但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精密陶瓷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加工难度高、耗费大。

  近日,蓝思科技公开宣布加码进军陶瓷后盖领域。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蓝思国际与国瓷材料在深圳签订《合作协议书》,拟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长沙蓝思国瓷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是企业多元化布局的体现。其实在国际上有企业尝试精密陶瓷材料研发,但大多仍处于摸索阶段。而蓝思科技早在数年前就提前部署攻关,目前已开发出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的陶瓷机壳及结构件并实现量产。

  但蓝思科技所要展现的,不仅限于视窗屏的精彩。尤其是2015年,企业上市之后,蓝思科技加快了产业多元布局的脚步,在巩固视窗玻璃、蓝宝石、陶瓷生产加工、触控模组等业务板块的领跑优势之外,于2016年后又新增了金属部件加工、摄像头模组、生物识别技术、车载触控项目等多项新型业务,广泛对应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

  在整洁明亮的第10厂房,车间内11条生产线高速运转紧张忙碌,平磨、精雕、异形、丝印流水作业,有条不紊。

  在高大宽敞的招聘大厅,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填表、考查、面试、入职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从正月初六上班以来,榔梨基地每天招收700人左右,今年全公司将新增用工2万人。”公司行政人事副总巫峡从招聘现场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姜茶,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在董秘、副总经理彭孟武的办公室,他饶有兴致地取下手上戴的一块手表解释:“我们通过创新,创造需求”。手表外壳,是蓝思科技自主研发的陶瓷新材料做成;手表底壳上的无线充电材料,也是蓝思科技自主研发。

  2001年,蓝思科技率先应用玻璃面板替代了传统的有机玻璃,掀起了一场手机玻璃革命。

  随之而来,蓝思科技从始至终保持着行业开拓者与创新者的角色:从钟表玻璃到视窗玻璃,实现玻璃应用领域的持续创新;从2D、2.5D再到 3D,实现工艺技术的持续创新;从普通玻璃到蓝宝石、陶瓷材料,实现原材料上的持续创新。

  对创新的持续投入成为蓝思科技一路领先的秘密武器:每年研发投入超过出售的收益5%,新产品实现的销售额占到90%以上。

  彭孟武介绍,原来电子设备屏幕都是用亚克力材料,是蓝思科技在全球第一个将玻璃应用到手机屏上。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蓝思科技又研发出曲面触摸玻璃屏,以及应用于手机等电子消费品的陶瓷后盖,这些创新成果均处于全球同行领头羊。“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有那么多全球领先品牌与蓝思科学技术合作的真正原因所在”。

  创新引领天地宽。彭孟武透露,今年,蓝思科技在浏阳的新基地将投产,可新增产值50亿元,总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