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雾霾他们是“行动派”(绿色家园)
  • 产品名称:驱散雾霾他们是“行动派”(绿色家园)
  • 时间: 2023-12-17 05:18:19 |   作者: 收银纸

  • 详细介绍

  去年底,郑腾飞用网名“小飞机”在自己的公众号“妈妈笈”上发了一篇《雾霾之下,你我无权袖手旁观》。这篇文章表述的是,这一片雾霾,我们都去参加了,抱怨或逃离将难以求解,除了督促政府履职尽责,我们也需反观自身:是否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也在促成环境的恶化。那么,治理雾霾有解吗?她的回答是:有,技术革新和环保教育。我们每一个人要先从节制自身做起。

  文章发出后,很多公号转载,其中一个大号以《雾霾下,我为什么没搬回美国》为题转发,一下子,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当天阅读量就达到了400多万。紧接着,质疑扑面而来。她预料到会有争议,可没成想人们的环保观念差异会如此之大。

  许多留言指责她为政府开脱,模糊了雾霾治理的主体责任,雾霾就是政府管理不当,环保该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郑腾飞感觉自己很委屈,她并非要替政府推卸责任,而是希望我们大家意识到,环境恶化是因为我们的需求超过了环境承载,每一个人,除了指责,还能做到更多。

  因为二胎是双胞胎,她有三个孩子。老大的衣服用品,很多是朋友孩子用过的,然后再给两个妹妹。生活中,只要不是必需的东西,她很少“买买买”。最近,孩子们迷上了叠纸飞机,她坐地铁时,会顺手把一些小广告收回来,有时还会用学校里使用过的打印纸。她觉得,这样既废物利用节约世界资源,又不影响孩子们叠飞机的兴趣。

  身边人有时会说她太抠门了。她感觉自己只是没那么高的物质需求,如果让孩子们看演出、看展览,拓展生命体验,这钱她愿意花。

  孩子喜欢读书,郑腾飞却很少买书,主要是借书。去年,她花1600元办了张借书年卡,在网上就能借绘本。从经济角度看,这不见得最合理,可她更愿意为这种循环、共享的模式付费。她希望社区内有更多资源能共享,比如流动的图书馆,但从她所在的一些妈妈群来看,这件事远比号召大家一起“买买买”难多了。

  在郑腾飞看来,这些年,很多地方注重经济发展,环保意识却日渐淡薄。2014年从美国麻省理工毕业,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她回到上海,放弃了科研之路,投身于教育行业。她觉得下一代的观念和意识将决定我们的未来。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环保、节约和节制。而这一切不能只靠说教。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比如用洗手液时,关上水龙头,画画的纸可以两面用等。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要到自然中去,走到户外,通过一朵花、一片草、一个小虫,亲近自然。平时,她会给孩子讲很多物品的由来,比如一张纸如何从一棵大树演变而来,知道这些,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和爱护物品以及大自然。

  让孩子对世界、对生命拥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情,这是郑腾飞眼中教育的价值。在她看来,这也是人与环境达成和谐的道路。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旁的箭扣长城,星期六时常会迎来一群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背着的登山包上,都绑着一个白色塑料袋,不时捡拾路上见到的垃圾。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箭扣客”。

  “我几年前攀登附近的慕田峪长城时,发现了这里,太美了!”“箭扣客”发起者邹毅说,箭扣长城名气慢慢的变大,垃圾也慢慢变得多,所以他决定发起“箭扣客”,在长城捡垃圾。

  2013年9月,邹毅和20多个户外爱好者完成第一次捡垃圾活动,到现在已经有超过3200位“箭扣客”在箭扣长城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邹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环保达人”。日常出行时,他总是乘坐地铁,能够步行的坚决步行。“以前,我去超市买酱油都恨不得开车。现在出门,近点的就步行。”

  邹毅曾经参加过一次环保活动。活动上,每个参与者都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的问题很细致,比如“你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参加活动”等。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收到一封信,信中罗列活动中每个人的“能耗记录”,包括污染物排放、能耗情况等。活动主办方提议,大家共同植树来抵消活动带来的能耗和排放。

  “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任何社会活动都会带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后,我选择了绿色的生活方式。”邹毅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大气污染治理,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从2013年1月起,邹毅每天早上以同一地点作为背景,拍摄天气状况,发布在微博上。他把这些图片,做成组图,命名为“一目了然”。

  “虽然通过照片判断天气好坏,不是十分科学,但是数据太抽象,把一年的照片组合起来,好天气和坏天气一下子就看明白了。”邹毅说,这种对比比较震撼,让人注意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一目了然”组照在微博上阅读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次,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

  慢慢地,邹毅的很多朋友不仅看照片,也转发照片,心态和观点发生了转变,觉得应该关注环境,积极行动。“防治雾霾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大课题,需要政府、公众一同努力。”邹毅说,政府责无旁贷,公众也应该出一份力。

  “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那些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少开车,多坐公交,少放一些烟花,节约用水、用电……简单、坚持、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水滴石穿。”邹毅说,改变,往往从点滴开始。每个人都做出一点点改变,在意环境,以绿色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集合起来,这种力量是巨大的。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实施以来,9000余家国控污染源按要求在省级平台公开在线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环保民间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研发了蔚蓝地图手机APP,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重点污染源各个废气排放口的实时监测数据,包括污染物浓度、标准限值、超标倍数、排气量等,识别身边的“排放大户”。

  蔚蓝地图APP上线以来,已经集成了数千家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数据。公众不但能够随时获取实时排放数据,还能够通过社交媒体便捷地分享数据。“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地方环保部门建立政务微博,蔚蓝地图用户在分享企业超标记录时,可以@给当地环保部门,从而形成‘微举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截至目前,蔚蓝地图已经接受了公众上万次的举报,推动650多家企业做出整改说明,其中不乏大型国企、央企。

  马军解释道,理想状况下,公众身边的每一个污染源排放信息都能体现在地图上。但目前公开在线监测数据的绝大多数为国控重点污染源,“家门口的大烟囱”虽然天天冒烟,可能没在“国控”名单上。

  环境保护法要求,设区的市都要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上的废气排放企业都要公开在线监测数据。“这两部法律实质上已经提供了‘让每一根烟囱排放信息都公开’的法律基础。但依照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全国338个地级市中,仍有上百个城市没有公布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马军说,此外,已经公布名录的地区,多数名录上的重点废气企业并未公开在线监测数据。

  在国控重点废气污染源之外,各省市还有大量的废气排放企业没安装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公众无法监督其排污行为。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于2016年初启动了一个项目,推动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目前,所有北京国控污染源已经在“北京市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上发布信息。非国控的20家热力企业中,14家企业在上述平台公布在线监测数据。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前提和保障。公众掌握了真实环境信息,才能做出绿色选择,推动控制污染。只有广泛的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才能得到遏制,为环保提供终极动力。”马军建议,督促各级环保部门落实法律要求,公开地方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监测数据等。

  在蔚蓝地图的“晒晒”板块,黑臭河举报已直接接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马军表示,关于废气污染源举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将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接入12369官方举报平台。

  河北省固安县牛驼镇南王起营村,村民李伟家是一幢二层小楼,用上燃气取暖后,尽管冬日里屋外寒气逼人,屋里却是暖意融融。记者来到主房、偏房、厨房等地,发现各个房间温度差别并不明显,老人、孩子都感到比较舒适。

  “我家的采暖面积比较大,以前烧煤的时候,一冬天下来少说也得五六吨。添煤是个麻烦事,点个火得戴着帽子、手套,身上全是黑灰。冬天里还得裹着棉衣棉裤去炉房添火,冻得够呛。”李伟说,现在改用燃气后,省了好多事儿,而且采暖的效果有保障,以前烧煤,屋里一般14至16摄氏度,现在可达20摄氏度,而且温度可调节,方便又卫生。

  进入冬季以来,北方地区多次遭遇大面积雾霾天气。严控燃煤成为防治雾霾的当务之急。

  紧邻北京南部的固安县,2016年7月被环保部划定为禁煤区。而早在2014年,南王起营村就慢慢的变成了全县“煤改气”的试点村。

  村支部书记王权介绍,南王起营村是个特色产业村,全村的村民大多都在经营苗圃业生意。2014年启动“煤改气”时,尽管烧煤是多年的老传统,但考虑到雾霾天气和散煤治理的趋势,村民们都纷纷配合,拆掉了煤炉,安装了天然气壁挂炉。经过半年多的改装,南王起营村共有168户完成了“煤改气”,采暖用上了清洁能源。

  从烧煤到烧气,费用是老百姓担心的问题。“以前烧煤,整个采暖季大概花费6000元左右,现在将近7000元。”李伟说,“我们去外地,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谈论雾霾这一个话题。霾不仅影响健康,而且也不便于生活出行,比如车限号、高速封路,我们出去做苗木生意都很不方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所以尽管‘煤改气’后每年要多花好几百元,但大伙都能理解,也愿意接受。而且‘煤改气’之后生活确实便利了。”

  南王起营村在推进“煤改气”的同时,开始利用太阳能供暖。王权和记者说,河北省农业厅太阳能采暖试点项目落在了村里,目前除了“煤改气”的用户,有10户居民已经用上了太阳能,替代燃煤取暖。

  46岁的村民田文英说,家里用太阳能取暖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作为试点,目前设备免费安装,自己只需要负责家里的管道改装费用即可。太阳能设备不仅能取暖,还能做饭,并自动储热。当太阳能热不足时,可切换至燃气取暖,作为应急补充。

  “以前烧煤采暖一年得5000多元钱,现在改用太阳能了,2015年冬季只花了1000元燃气钱,真是省了不少,而且干净、省心。”田文英笑着说。